【师者·新力量】周金龙:扎根边疆四十载 润育桃李守初心

发布时间:2025-10-24来源:党委宣传部作者:杨森林浏览次数:462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的时代强音,正激励着千万教育工作者以赤诚之心耕耘三尺讲台。在新疆农业大学,他们以科研为笔,以田野为卷,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每一次实验、每一堂课,在戈壁绿洲间书写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答卷。

他身材清瘦,却是学生眼中的巨人。他言语朴实,却深深熨帖着学子心灵。他静水深流,在祖国西北边疆,一扎根就是四十载。

他,就是自治区优秀教师、自治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金龙。



胡杨初心:扎根边疆四十载

1984年,一个来自浙江龙游的青年,做出了影响一生的选择——毕业前夕,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就读的周金龙,主动递交支边申请书。他放弃了回江南水乡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到偏远的新疆去。

此后的岁月里,调往浙江、北京等地的机会多次向他招手。他都婉拒了。最让人意外的是在2010年。那年3月,他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所有人都以为,这位高材生就要“孔雀东南飞”,将奔赴更广阔的舞台。然而,他再一次选择留在新疆。“我要把所学的新理念、新技术,用在新疆的教学和科研里。”周金龙说。

今年,周金龙年满60岁。临近退休,他再次做出令人敬佩的决定:申请延聘5年。“活到老,学到老。我需要体验更丰富的经历。”他笑着说。从青丝到白发,四十年光阴如水。他将最美的年华,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新疆的教育和水利科研事业。



育人匠心:润物无声育桃李

“边疆的水利建设,需要‘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人才。”周金龙常说,“我要多带几个研究生,尤其是少数民族研究生,让他们在边疆建设中发挥作用。”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他的学生,有汉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回族、藏族……对于部分英语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付出更多心血。每周至少2到3次一对一指导。制定学习计划,修改研究方案,听取进展汇报。学生的论文,他逐字逐句修改,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为了给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他自费为每位学生配备学习用品和资料。他还经常自筹经费,邀请专家来疆讲学,也将优秀学生推荐到其他高校访学交流。作为学科负责人,他更注重学术传承。他虚心请教前辈,与朋辈和青年教师切磋。他指导的6位留校青年博士,如今多已成长为教授、副教授,成为科研团队的中坚力量。

付出终有回报。他指导的多篇学位论文获评自治区乃至全国优秀。5位博士和5位硕士获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已近花甲之年,他又规划了未来5到10年的目标:培养更多研究生和骨干教师,出版系列专著,继续为新疆科教事业发挥余热。



师者仁心:严慈相济引路人

在学生心中,周老师既是严师,也是慈父。2019年,55岁的他主动担任本科班主任,与20余名各民族本科生及研究生结对子。每周,他都会走进食堂、宿舍、教室,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学生安外尔·凯合热曼一度情绪低落,成绩下滑。周金龙敏锐察觉,多次找他谈心。原来,安外尔因家境贫困,一边想着打工赚生活费,一边应付繁重课业,压力巨大。周金龙肯定了他的担当,同时在学业和生活上给予帮助。一年半里,他4次资助安外尔家庭渡过难关。在他的关怀下,这个男孩变得自信阳光,顺利毕业,步入生活正轨。

2020届博士生陈云飞在攻读学位期间,父亲病重去世。巨大打击让他一蹶不振,甚至想放弃学业。周金龙担起了导师和父亲的双重责任。生活上、心理上,无微不至。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父亲不在了,你更要坚强,撑起这个家。”他鼓励道。最终,陈云飞顺利完成学业,如愿在高校就业。



科技兴疆:步履不停助发展

周金龙的脚步,遍及新疆的山山水水。他数次进入有“死亡之海”之称的罗布泊,踏上高海拔缺氧的阿尔金山。他主持建设的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场,在西北地区技术领先,享誉行业。科研必须服务社会。这是他坚守的信条。

2015年以来,他主动加入自治区脱贫攻坚主战场。自筹科研资金20余万元,完成了和田地区、若羌县和石河子-玛纳斯区域农用地红枣、核桃、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产品硒富集状况的调查与评价工作,为当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他详细查明了学校6个驻村工作点的饮水水源水质状况和富硒农用地分布状况,向县政府提交翔实报告,为精准脱贫、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科技支撑。

2018年,应民革新疆区委邀请,他开展农村水源地保护调研。调研报告被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确定为大会发言书面交流材料,得到国家部委和自治区厅局的重视。

周金龙致力于新疆水利科技和水利高等教育事业,深受学生、家长、同行和单位赞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水利部大禹一等奖、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并担任自治区及全国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前不久,周金龙应邀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那份饱含关怀的殷切期望直抵心间,瞬间点燃心中炽热的情感,心潮澎湃间,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他表示,将继续用科技创新推动边疆发展,教育点亮学生未来,为建设新疆贡献毕生力量。

编辑:刘悦 杨森林  审核人:宋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