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学校天池特聘教授的引领作用,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组建了由兰州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储岳峰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新疆农业大学-兰州兽医研究所草食动物细菌病联合创新团队”,8月8日至22日,创新团队联合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创锦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肉牛产业研究院、吉木乃县畜牧兽医站,深入伊犁州、阿勒泰地区畜牧业生产一线,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专项科技服务。
精准锚定产业痛点
8月8日,科技服务团在创锦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召开“肉牛健康养殖与安全生产研讨会”,聚焦肉牛养殖场疫病防控核心难题。针对各牧场技术负责人提出的布病、结核、口蹄疫、支原体防控等实践痛点,团队从免疫程序优化、效果评价体系升级、生物安全风险管控等维度,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企业破解养殖困境提供“科技处方”。
8月15日,团队在吉木乃县农业农村局开展“牛羊驼布鲁氏菌综合防控技术”专题培训,袁律峰博士系统讲解布鲁氏菌病快检技术与免疫接种规范。培训后,团队与吉木乃县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吉木乃海关及各乡镇村级防疫员深度座谈,全面掌握北疆边境地区畜牧业疫病防控现状与技术需求。
“今年7月,我们便启动服务筹备工作,旨在依托兰州兽医研究所和新疆农业大学在布病、结核等细菌病研究领域的科研优势,精准响应北疆地方政府与兵团畜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储岳峰教授表示,此次“校政企合作、兵地融合”的服务模式,不仅实现了科技需求的精准摸排,更提升了服务实效,为后续组建跨地区、跨领域科技服务团奠定坚实基础。
筑牢边境防疫屏障
8月9日至12日,科技服务团深入可克达拉市金边生物、洪海牧业、创丰农牧业、创锦犇牛等4家规模化牛场及周边养殖散户,开展“一对一”现场诊断服务。团队通过细致检查牛群健康状况、养殖设施布局与生产管理流程,精准采集临床样品用于实验室检测,全面评估牛群免疫保护水平,为牧场定制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8月14日至22日,团队转战吉木乃县夏牧场(吉木乃县境内、哈巴河县境内、布尔津县境内),针对马、牛、羊、驼等草食动物重大及常见疫病防控开展专项调研。通过大规模采集乳样、血样进行布病、结核病检测,团队为当地制定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期间,科技服务团与吉木乃县农业农村局达成长期合作共识,计划共建“实验室-牧场-口岸”重要病原精准检测联合平台,强化边境地区动物疫病防控屏障功能,守护畜产品贸易安全。
“伊犁、阿勒泰地区是新疆畜牧业核心区,且坐拥霍尔果斯、吉木乃等重要口岸,畜产品贸易活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重大。”团队成员高鹏程副研究员强调,扎实推进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推广应用病原现场快检技术,是践行“人病兽防、关口前移”防控策略的关键举措,对守好疫情“国门”、保障畜牧业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产学研融合促发展
此次科技服务通过“座谈+调研”双线并行,全面摸清可克达拉市、吉木乃县草食动物重大疫病防控与监测现状。为推动科技服务长效化,储岳峰教授分别与创锦集团、吉木乃县农业农村局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建立“科研-政府-产业”三方联动机制,构建“企业/畜牧站-新疆农业大学-兰州兽医研究所”三位一体重大动物疫病联合防控体系,实现疑似病例快速精准检测,为地方疫病防控提供持续技术支撑。
此外,团队还实地考察了创锦集团研究生实践基地、吉木乃万驼园产学研基地、吉木乃窄螯螯虾科技小院,与基地实习的本硕学生深入交流。储岳峰教授勉励青年学子:“基层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课堂,要珍惜在产业一线锻炼的机会,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本领。新疆畜牧业现代化亟需青年科技人才,希望同学们立足产业需求,在疫病防控、良种繁育等领域深耕细作,为边疆牧区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跨区域、跨领域科技服务行动,既是校地企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也是兵地融合共促产业发展的有益探索。未来,联合团队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以科技赋能破解畜牧业发展难题,为新疆建设国家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