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全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号召,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新疆农业大学)组建“推普润乡 文韵留痕”团队,团队由14名师生组成,在阿依努尔·买买提、宋光永两位老师指导下,奔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开展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紧扣推广普通话的主旨,巧妙融合非遗文化精髓,采取‘语言+文化’的双重策略,为乡村振兴注入勃勃生机,让文化的韵味与语言的魅力在乡土中生根发芽。
在焉耆回族自治县第24次百日广场文化活动中,团队的文艺展演成为连接语言与文化的纽带。舞蹈传递活力,歌声承载情感,更将非遗文化融入现场展示,志愿者在展示技艺的同时,用普通话生动诠释其文化内涵,并热情邀请观众参与互动,使普通话的推广在文化的滋养下悄然绽放。
团队聚焦日常对话,用通俗讲解、情景模拟,教村民普通话交流。从“您好”“谢谢” 的规范发音,到田间劳作 “施肥”“灌溉”、生活购物 “价格”“质量” 等实用表达,打破语言壁垒,为村民连通外界、拥抱发展,架起沟通的桥梁。
团队穿梭于焉耆回族自治县乡镇村的街巷民居,与居民围坐在一起,耐心教普通话,发放宣传册,用唠家常的方式,让普通话融入生活日常。走进焉耆镇包尔海乡岱尔斯提村周四集市,向摊主、顾客发放推普宣传手册,以拉家常的形式,探讨普通话在经营交易、外出务工中所带来的实际影响,倾听村民们细述语言畅通后,收入机会增多、沟通成本减少的种种变化。这些来自生活的反馈,让推普的价值更具象,也为后续推广找准民生落点。
此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新疆农业大学)“推普润乡 文韵留痕” 团队以语言为媒,串联文艺展演、文化传承、知识普及,在焉耆的土地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力量,赋能更多乡土,书写更多振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