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猎猎启新程,青春立志赴边疆
近日,新疆农业大学举行2024年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暨2025年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校党委书记谢树青寄语学子“以脚步丈量山河,在实干中锤炼本领”。校党委副书记陈勇为各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授旗,号召学子以“胸怀国之大者、争做团结使者、践行知行合一”的信念投身实践。
大国边疆 青春聚力团队:在国境线上续写忠诚担当
萨尔乌楞村的升旗仪式上,师生与护边员共同升起五星红旗。新疆农业大学国旗班成员古丽妮尕尔·艾斯凯尔感言:“戍边员胸前的勋章与红旗交相辉映,让我读懂了‘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的分量。”团队沿中哈边境巡逻道徒步,走访35年戍边老兵马合沙提·斯拉木,在吉木乃口岸重温入团誓词,在186团龙珠山地道感悟兵团精神。
在吉木乃县多元发展调研中,师生探访边民互市贸易区、托斯特乡马产业园,动物科学学院马业科学专业2301班学生刘浩然兴奋地说:“课本上的知识在抚摸马匹鬃毛时突然鲜活起来!”文明路社区的图书角与共享运动场,则让团队看到基层治理“江山就是人民”的生动实践。
西北边境第一连的石碑上“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的诗句,与军武哨所“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精神共振。团队为马军武夫妇送上DIY相册,用锦旗铭刻“三十载戍边守初心”的敬意。在喀拉依里克边境警务站,师生徒步攀登烈士纪念石,在叶心刚烈士事迹中上完“高原上的思政课”。
石榴籽 祖国行团队:以文化为桥点亮团结之光
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夜市的文艺汇演上,歌舞与话剧点燃边疆夜色。团队成员陈佩严说:“村民跟着节奏打拍子的瞬间,我明白了艺术是心灵的桥梁。”在柯柯牙纪念馆,团队从“一棵树到百万亩”的治沙奇迹中,读懂“自力更生、团结奋斗”的精神密码;阿克苏博物馆的丝路文物,则让卢睿同学感慨“触摸千年遗物,才懂这片土地的热闹与团结早已熬成化不开的暖”。
走进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张文静同学被“戈壁荒滩建家园”的故事震撼:“老一辈既要开荒拓土,又要守边护疆,这份担当让我热泪盈眶。”与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座谈中,“从不适到热忱”的扎根故事,更坚定了队员们“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的信念。
知行合一践使命,青春答卷写边疆
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星火传薪”社会实践团于6月26日走进阜康市博物馆,在新石器时代石器、汉唐青铜器与丝绸文物中探寻文明根脉。实践团成员罗哲感慨道:“文物让历史变得立体”,朱渊涛则从丝路遗珍中体会到“了解过去才能开创未来”。此次参观不仅是历史文化的探寻,更成为青年学子增强文化自信、锤炼担当的生动课堂。
园艺学院“园艺赋能乡村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团队于7月6日至10日,赴吉木乃县开展科技支农服务。团队以“把实验室搬到田间,把论文写在大地”为理念,在设施农业产业园研讨果蔬栽培技术,深入乌拉斯特镇“露天讲堂”指导农户庭院种植,设计“果蔬成长记”等课程组织百余名中小学生开展农业研学,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践动能,彰显园艺学子躬耕田野、服务基层的使命担当。
7月1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红色行,踏上传承路”北疆红色资源调查队,赴塔城地区开展实践活动。团队先后走访魏德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聆听戍边楷模57年坚守故事,赴小白杨哨所感悟“寸土不让”的忠诚担当,在孙龙珍纪念馆重温烈士壮举并重温入党誓词,通过沉浸式学习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让思政课堂在边疆热土焕发鲜活生命力,彰显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精神、勇担报国使命的坚定信念。
从北疆的界碑哨所到南疆的绿洲田园,农大学子以升旗巡边、历史探寻、产业调研、文艺汇演等多元实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行走的课堂。社会实践是“投身西部建设的战略预演”,这支青春队伍正以脚步为笔,在丝路古道与边境线上续写着“知行合一、实践报国”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