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红枣加工品质提升技术集成与功能性产品开发”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4-04-29来源:园艺学院作者:浏览次数:1476

  4月26日上午,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红枣加工品质提升技术集成与功能性产品开发”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乌鲁木齐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院长、新疆枣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赵玉芬,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副厅长王成应邀参会。新疆农业大学校长蒋平安、校党委副书记张小楠分阶段主持会议。



  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农村科技处处长余英荣,农村科技处副处长阿依努斯卡·居马巴依参加会议。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刘孟军教授、新疆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史彦江研究员、石河子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坎杂教授等7名专家组成了论证专家组。来自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新疆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等10家项目相关单位的三十余名研究骨干在乌鲁木齐主会场参加会议。

  蒋平安致辞,对项目启动表示热烈祝贺,并立足新疆红枣种植、加工特点和发展形势要求,希望通过项目研究,为自治区乃至全国的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会议听取了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项目负责人黄少华教授及3位课题负责人对项目(课题)实施方案的详细汇报。

  与会专家围绕红枣专用品种引育优选与区划研究、红枣生产全程机械化及绿色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基于红枣功能性成分挖掘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示范研究三个课题内容开展了热烈讨论,充分肯定了本项目立项的重要性和及时性,对实施方案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指导思路。经过充分讨论后,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项目实施方案论证,建议尽快组织实施。

  赵玉芬院士介绍了新疆枣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作情况,并对资源整合与产业示范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王成就项目情况作总结讲话,他对所有评审专家针对课题驱动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表示感谢。同时,他强调新疆枣产业发展研究院的设立意义重大,对新疆红枣提质增效,轻简化、宜机化作业,枣农增收致富等方面至关重要。他表示,要加强枣产业平台创新意识,不断强化观念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全面加强科技创新技术优势。优化团队协作机制,强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建立高效、务实协作的渠道。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科学施策,落实落细有关举措。加强与企业深度融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好院士团队在人力、物力、智力等方面的优势,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为新疆枣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当日下午,各课题组分别进行了交流研讨,就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实施计划进行了详细论证。课题一由新疆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秦伟教授主持,针对红枣产业中存在的栽培品种单一、专用品种缺乏、品种区划欠缺等主要问题进行研讨。

  课题二由新疆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刘立强副教授主持,针对新疆红枣种植管理环节复杂、人力成本高、标准化程度低、红枣园种植配套技术缺乏等主要问题展开讨论。

  课题三由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少华教授主持,针对新疆红枣资源及其功效特性认识不足、传统初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加工技术落后、药用枣质量缺乏、品种使用不规范等产业发展核心共性问题进行研讨。

  通过深入交流,项目各参与单位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为后续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新疆农业大学将继续发挥其在农业科研和教育方面的优势,与各合作单位共同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实现红枣加工品质提升技术集成与功能性产品开发做出积极贡献。

编辑:杨森林 万婷  审核人:赵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