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 科技指导促增收——农学院专家指导组赴和田开展技术指导

发布时间:2022-03-17来源:农学院作者:张金汕浏览次数:342

  早春三月,草木复苏,南疆已进入了日暖风恬的春忙时节。为切实做好“三农”服务工作,农学院党委书记石书兵教授、副院长吴鹏昊教授、作物工程系教师张金汕博士等组成的专家指导组于3月11日赴和田地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指导组先后实地调查了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策勒县、于田县等市县的小麦生产情况。在和田市吉亚乡、和田县英艾日克乡、墨玉县萨依巴格乡、洛浦县种子公司科技示范园、策勒县冬小麦三圃田、于田县加依乡等冬小麦“三圃一田”种子生产基地调查显示,种子田整体苗情良好,正处于返青期,叶色浓绿,幼苗个体矮壮,群体数量可达到预期目标,平均单株分蘖数达5.1个,次生根数7.4条,春季分蘖数达2.2个;土壤墒情适宜;但也存在个别长势不均等情况。指导组根据实际调研情况提出:一是针对大部分的壮苗地块,可通过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健壮和优势糵生长;针对苗弱的地块,应适当再追施少量尿素,促弱转状。二是做好拔节期的及时供水,适量再追施少量磷钾肥,以提高种子活力。三是做好后期人工去杂工作,保证至少2-3次去杂。

  指导组在和田县阿瓦提乡、和田县塔瓦库勒乡、洛浦县布亚乡、于田县阿日希乡等乡镇,随机调查了普通冬小麦的生产情况。调查显示,冬小麦前期管理基本得当,播期和密度适宜,大部分麦田都采取了“有机肥(农家肥)+化肥”的施肥方式,有机肥施用量达2吨/亩,幼苗长势健壮,80%的麦苗达到了一类和二类标准,平均单株分蘖数达4.9个,次生根数7.1条,春季分蘖数达2.1个。



  在墨玉县扎瓦镇巴西铁热克村、于田县喀拉克尔乡喀拉塔库村等调查了春小麦播种情况。调查显示,和田地区已全部完成了春麦播种,春播整体良好,50%以上的春麦地块已长出第一片真叶,少部分麦田已进入两叶一新,但少数地块也存在苗弱和出苗不齐的情况。指导组为此提出:针对弱苗,尤其是林粮间作地块,应通过松土破除板结,弥合裂缝,消除坷垃,增温保墒,促进麦苗早发快长,但要尽量做到中耕时少伤苗,不伤苗,后期要根据苗情转化合理灌水和追肥。



  实地调研期间,指导组根据调研整体情况,针对当前麦田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后期关键时期关键技术展开了技术培训。培训采取了现场指导和培训班形式。在田间地头,指导组与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农户进行了深入热情交谈,了解了农民的投入情况,农资储备情况及科学化种植水平,重点讲解了小麦个体生长和群体结构的关系、关键时期水肥管理关键措施、病虫草害的预防和治理、有机肥的高效利用及节水滴灌等技术。同时,宣讲了国家的惠农政策,使农民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种植的重要性。在和田市农业农村局,石书兵教授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培训班专题讲座。和田市农业农村局等技术人员现场参加,其他县市的基层技术人员通过钉钉视频会议,参加了线上培训。培训专题主要围绕小麦科学化种植、冬小麦春季关键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培训。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提高了专业理论水平,也学到了很多新的实用技术,希望今后能多开展此类培训。


编辑:冯魁 万婷  审核人: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