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 土地为民——管理学院举办“自然资源管理论坛” 2021年全国土地日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1-06-29来源:管理学院作者:陈前利 史彦松 摄影:李林池 史彦松浏览次数:404

 恰逢建党百年之际,迎来了第31个全国土地日。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始终把土地作为“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重要抓手。为了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增强对党执政为民理念的理解,提高“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意识,有效促进师生交流,打造“专业服务型党支部”。6月25日晚,管理学院在二楼会议室和线上同步举办了“自然资源管理论坛”2021年全国土地日交流会。国土资源管理系主任、副教授陈前利主持。

  会议邀请管理学院国土资源管理系副教授、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邵战林、副教授张飞云、副教授刘志有及2020级研究生李雅婷、土地资源管理204班刘慧聪、谭佳明、王首锋、土地资源管理202班的周振邦作汇报交流。管理学院院长杨俊孝、副书记伊力达尔、副院长王承武和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张蚌蚌参会。



  杨俊孝在致辞中指出,中华土地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党的百年历史,无不与土地息息相关。通过领导土地革命、引领土地改革、推动土地创新,中国共产党让老百姓当家做主,有了承包地,解决了温饱,收入不断提高,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相信我们在党的正确引领和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贡献更多力量,让祖国的土地焕发更加灿烂的文明之光。

  张飞云以“全国土地日主题演变”为题,从全国土地日确立的背景和意义、历年主题和口号的阶段变化、相关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指出耕地保护是其中的核心内容。邵战林以“党的土地政策,百年光辉历程”为题,从1921-1949年、1949-1978年、1978-2012年、2012-2021年四个阶段,基于文献资料分别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引领下惠民为民的土地政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土地政策,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这条主线,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提供了有力保障。刘志有以“土地改革与乡村振兴”为题,介绍了乡村振兴及其土地相关的问题,并以自己曾经驻村的经历为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土地清理再分配、土地流转等政策对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李雅婷以“三块地改革背景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为题,梳理了不同地区调节金分配等情况,并呼吁同学们能够多关注前沿动态,多总结归纳,把自己所学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树立保护土地的意识。刘慧聪以“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及未来展望——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为题,介绍了成都市土地利用情况,讨论了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并提出展望。再努尔·依马木以“全国土地日·节约集约用地”为题,分享对土地节约集约和土地日的理解和看法。谭佳明以“对本专业的认识与想法”为题,提出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交叉性等方面的理解和看法。王首锋以“‘多元化’土地资源管理”为题,结合最新的土地出让金的相关政策,讨论了政府土地供应、财政、住房等问题。周振邦以“土管人、土管情”为题,分享了对土地特征和管理的认识。

  张蚌蚌深刻感受大家对土地的热爱,并分享三方面的体会:一是对土地基本特性认识极为重要;二是统筹理解土地利用和管理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三是实践无止境,且地区差异显著。

      王承武在总结中表示,交流会既强化了党史学习教育,增强了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的意识,也增进了大家对土地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感情,圆满实现了会议的初衷,相信在党的引领和大家共同努力下,未来会有更大成就。

编辑:冯魁 顾晓琴  审核人: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