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林学与园艺学院教师把“行走的课堂”开设到基层,把专业技术服务带到了农村,为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助力乡村振兴。
送技术、做服务、忙推广
潘存德、王世伟和张翠芳等老师执行的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南疆盆地核桃生产园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在阿瓦提县艾什拜日克镇代热亚博依村取得显著成效,在该村建立的核桃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示范区亩产达到173公斤,较往年提高了38%。该项目围绕自治区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系统开展核桃整形修剪、花果调控、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推广示范,达到提高核桃优质果率、丰产、稳产的目的,提高果农的经济收入,为南疆盆地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保障。
目前已在代热亚博依村建立了核桃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示范区500亩,辐射带动面积达到2000亩。该项目以建立的核桃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区为依托,通过现场讲解、现场示范、集中培训等形式已累计培训农民800余人次。为方便农民掌握栽培管理技术,项目组还编印了通俗易懂的维、汉双语版《核桃提质增效实用技术手册》口袋书,已累计发放1000余册。为了保证核桃花期养分供应充足,提高核桃坐果率和坐果质量,项目组给农民免费发放复合肥和生物微肥等肥料30吨,价值10余万元。后期项目组还将开展核桃花期喷肥、果实膨大前期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工作。
推广优良树种,共建美丽乡村
“北林雄株1号”是北京林业大学康向阳教授团队精心培育的优良树种,已通过国家审定。朱小虎老师将“北林雄株1号”引种到新疆试验栽培,并免费送给伊犁尼勒克林场。目前已定植了5亩地,长势良好,待进一步做适应性测定后将逐步推广。“北林雄株1号”具有生长迅速,材质优良、树形美观,不飞絮等特性,在城乡绿化和用材林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北林雄株1号”以其优良品种特性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和重视,在促进适城乡绿化和用材林建设、提高杨树人工林生产力和碳汇能力、推动林业双增目标和美丽乡村蓝图实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技术培训,助农惠农
高桂珍老师执行的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在巩留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项目开展之际,她为当地林业和草原局、林管站的技术人员和果农等30余人开展了野果林重大害虫综合防控技术培训会,为伊犁野果林的害虫防治提供了科学指导。
深入山区、实地调研
4月15日至今,叶尔江·拜克吐尔汉老师带领由研究生、特培生组成的调查队伍在塔城地区额敏县野果林区进行外业调查,完成“准噶尔西部山地(额敏)野果林群落保育与更新复壮研究示范项目”子课题“基于现状调查的额敏野果林管理模式研究”的相关工作,建立监测样地,进行初步的群落学调查。在此期间,受新疆众润农林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在博州多地荒山造林及工程绿化区进行实地调研,对当地农业科技公司进行工程林业技术指导。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林学与园艺学院教职工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结合自身科研项目优势,积极奔赴基层开展各项助农惠农工作,为群众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政策宣讲和农业生产资料,确保农民群众在哪里,党史学习教育就送到哪里,志愿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将为群众办实事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