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7日,我和学校46名干部教师一起,怀揣抱负、心存理想,来到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开始了三年多的“访惠聚”驻村生涯,三年驻村工作为我的人生道路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第一,时代赋予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确定了党在新形势下的治疆方略,明确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工作总目标,为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方向。新疆各族干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牢牢聚焦总目标,积极投身于新疆各项事业建设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能够投身于这样的时代,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第二,群众给予温暖。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尊师重教。在我所驻的村子,很久以前是出智者的地方,群众更是对老师尤为尊敬,这让我们开展工作有着先天的优势,老百姓掏心窝支持我们,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我觉得这里不仅是学习锻炼的好地方,也是干事创业的好地方。
第三,历史给予机遇。驻村三年,我和全体驻村干部,全村老百姓一起,努力抓住国家和自治区脱贫攻坚发展机遇,带领全村131户贫困户如期脱贫,这是一段刻骨铭心、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宝贵经历。
第四,战友给予力量。战友是县、乡、村三级政府的基层干部,从他们身上,我懂得了什么叫使命担当,感受到了扎根一线的情怀。战友更是和我一起驻村的驻友,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勇敢、坚韧、忠诚、团结和奉献。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战友们总能给我力量,助我继续前行。
驻村三年,对于我来说,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一次丰富人生的阅历。我感悟太多,感触太深,我总结为“三心、三力、三思”。
“三心”。一是爱心,爱心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备的。孔子说过“泛爱众而亲仁”,就是让我们做到不仅“爱人”,还要“博爱”。其实和老百姓相处很简单,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只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都会和他们融成一片,成为好朋友。第二是专心,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必须专心致志。只有专心,才能够深入,才能发现问题,找准原因,找到对策,专心完成一项工作带给我无限的满足感。第三是安心,“访惠聚”驻村工作,必须专心致志,排除干扰。驻村期间,我得到了新疆农业大学党委的关心,得到我所在的动物科学学院的全力支持,也有家庭的有力保障,爱人承担起了照顾孩子,孝敬老人的家庭重担,这一切都成为我能安心工作的强大后盾。
给村里的高考生辅导志愿填报
“三力”,第一是体力。“访惠聚”驻村工作,第一项任务就是“访民情”。三年来,我走访群众1500余户次,7000余人次。只有了解民情才能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弥补我们不熟悉基层情况的短板,才能知道百姓的困难诉求,听到最真实的声音。第二是脑力。就是要勤记、勤写,注意总结、提炼。驻村三年,我记了整整6本《民情日记》,在各类媒体发表了120余篇文章。写文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总结得失、追根溯源、理清思路的过程,对于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工作质量都会发挥重要作用。第三是语言力。在少数民族地区驻村,语言尤其重要,要勤于交流、善于沟通。我很庆幸,经过三年的驻村,我的维吾尔语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加之村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的提高,我和老百姓深入沟通让我和老百姓的距离更近,工作更加顺畅。
帮助村民收小麦
“三思”。第一是思考,工作上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工作队之所以能在三年驻村工作中两获优秀工作队荣誉,尤其是2017年我们在全县167个工作队中排名第一,就是大家集思广益的成果。第二是思路。工作中要有清晰、正确的思路,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工作要有思路,不仅工作队长要有思路,每个队员也要发挥优势,找准工作思路。这也是在我们工作队和全村老百姓一起努力下,我们村能成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阿瓦提县‘访惠聚’驻村工作示范村”“阿瓦提县脱贫攻坚工作示范村”的有力法宝。第三是思维。回忆驻村时光,感触最多的是一定要转变思维,一定不能用在高校工作的工作思维和处事方式处理基层工作。一次次事实告诉自己,作为没有亲身经历的我们永远不可能站在基层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面对事无巨细的基层工作,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和实习大学生在一起
三年驻村路,一生“三农”情。三年的驻村生涯将是我一生的财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自豪,我的努力奋斗和辛苦付出是为了全体依提帕克村村民的幸福!我也相信,通过一批又一批驻村干部的努力奋斗,我们新疆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各民族一定会越来越团结,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