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校际共备“思政金课”活动,校党委书记谢树青,党委副书记张小楠,党委常委、副校长綦群高深入各教研室参与研讨,与教师共同探讨思政课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谢树青参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备课,该教研室与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程体系联学联建。谢树青强调,思政课教师要先学深学透,要及时、准确、深入地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教学,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引导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张小楠参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备课,与新疆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课堂吸引力提升、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实践教学优化等开展深入研讨。张小楠指出,跨校交流有助于破解教学难点与痛点,要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切实增强育人实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备课会上,我校与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联备。河海大学单连春教授作专题辅导,从理论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等方面提供了专业指导,该课程组还分享了智慧课程建设、混合式教学的先进经验,为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

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教学,其余各教研室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集体备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研室提出“政策对表—专题设计—案例精讲—实践优化”一体化实施策略,为课程实施提供系统思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聚焦课程的时代性与理论阐释,明确了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教学的具体路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围绕全会精神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展开研讨,通过典型案例教学等方式推动教学设计优化,实现课程育人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在集体备课研讨中,綦群高从理论深度、案例选取和表达呈现等方面对备课提出指导意见,鼓励教师打造出真正“让学生喜爱、让学生受益”的思政金课。

此次集体备课突破校际壁垒,搭建“大备课”平台,突出“跨校联动、精准施策、高位推动”三大特色,各教研室与对口支援高校及兄弟院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展示互评、资源共享等方式开展跨校联备,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资源的深度交流,是我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工委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的重要举措,展现了学校在思政课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备课会为契机,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健全跨校联动机制,加强集体备课制度建设,打磨更多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