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新疆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动物医学学院专家团队联合米东区农业农村局,深入米东区基层养殖一线,从技术指导到人才培育多维发力,为当地畜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谱写了“政校企”协同助推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科技精准“把脉”,护航春季生产
由新疆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王金泉教授、动物医学学院院长郭庆勇教授带领的13人专家团,聚焦春季畜牧生产的关键环节,走进羊毛工镇新疆众鑫齐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多家养殖场。在疫病防控中,专家结合设施消毒、疫苗选择等环节,指导养殖户建立动态监测体系。米东区畜牧兽医站站长彭华刚表示:“专家不仅开出技术‘良方’,更现场示范标准化流程,让养殖户能够直观掌握操作要点。”
春耕时节,稳产保供任务紧迫。团队围绕“提升畜禽存活率”目标,对饲料配比、幼畜护理等提供定制化建议。新疆众鑫齐合作社负责人反馈:“通过调整圈舍通风和阶段性营养方案,羔羊存活率预计可提高8%以上。”
协议搭台促转化,成果落地生“金”
活动当天,新疆农业大学与米东区农业农村局正式签订《2025年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人才团队建设项目任务书》。根据协议,校方将依托动物医学、畜牧学等特色学科,在未来两年内重点推动疾病快速诊断试剂、疾病综合防控等6项专利技术在米东转化落地。同时,双方设立“产教协同创新基地”,围绕精准养殖、智慧防疫等领域联合申报科研项目,打通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
“新疆农业大学已建成科技帮扶的长效机制,将继续发挥大学多学科的技术优势,加强与基层的对接,将更多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王金泉介绍,学校已组建8支技术服务队,将定期为米东的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并建立微信答疑平台,确保问题“即发即解”。
校企拓岗育人才,产教融合强根基
此次活动不仅输送技术,更注重为产业筑基。米东区委组织部人才股负责人马雯表示,依托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双方将共建“畜牧人才实训基地”,新疆农业大学每年定向为米东输送30名动物医学专业实习生,合作企业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同时,针对村级防疫员、养殖大户开设“订单班”,量身定制智慧养殖、生态循环等课程,计划三年培养基层技术骨干200人。
郭庆勇表示:“我们把企业的技术难点转化为科研课题,让学生在实战中提升技能。目前已有3家企业提议设立‘奖学金+就业’联动机制,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契合。”
深耕合作谋长远,乡村振兴启新程
这场科技助农行动,是新疆农业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缩影。通过“技术输出+人才反哺”的双向互动,校地双方正构建“问题共研、项目共建、成果共享”的创新生态。未来,政校企三方将通过多学科、多领域共同合作,助力米东畜牧产品附加值提升,让科技服务的“关键变量”持续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最大增量”。
春潮涌动处,扬帆正当时。这场融合科技温度与发展力度的实践,正为新疆畜牧业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