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姑娘”海力其汗·玉素甫又火了
最近
自媒体博主“2米饭桶”
体验百家饭走进海力其汗家
聆听新疆老一辈园艺专家海力其汗
艰苦奋斗、扶农兴农的故事
视频在农大人的朋友圈刷屏
大家纷纷点赞、留言、表达敬意
海力其汗1968年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
扎根基层50余年
专注葡萄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
曾荣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
全国农村科普先进个人标兵
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等称号
她的事迹得到
《人民日报》《新疆日报》、科普新疆等多家媒体报道
海力其汗在试验田查看葡萄挂果情况
海力其汗·玉素甫,中共党员,1968年从新疆农业大学(原八一农学院)毕业后,来到吐鲁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现吐鲁番市高昌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海力其汗”在维吾尔语中是“葡萄姑娘”的意思,她没有辜负自己的名字,始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葡萄种植技术的研究推广奉献了50余年。
在女儿胡西旦的记忆中,家里的孩子考了好成绩,妈妈会说要继续加油努力,只有地里的新葡萄品种发芽了,她才会有那种发自内心的开心和愉快。
1979年,吐鲁番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葡萄生产基地,海力其汗接下了去亚尔乡推广葡萄种植技术的任务。那时吐鲁番的葡萄种植面积只有4万多亩。当时,政府给了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种植葡萄,但好多农民不愿意种,因为葡萄要四五年才能挂上果见到钱。海力其汗没有气馁,在亚尔乡建了个小示范园,进行优化葡萄生产栽培技术试验,打算用“做给你看”的笨法子来推广新技术。
海力其汗带领我校园艺学院师生参观葡萄种植基地
开头那两三年里,海力其汗的现场学习班举步维艰。农民们不愿意来,来了也不怎么信任她。有一次她在亚尔乡开宣讲会,只来了50多个人。刚讲了一会儿,就有听众起哄:“哎呀,我们就是种葡萄的,她的经验比我们多吗?走了走了!”
海力其汗坚持着讲完课,回到家中,难过得哭了起来。但是她不服输,常常到村民家的葡萄地里转,通过她的技术推广,改变葡萄苗的株距,一亩地可种植的葡萄株数从30株增加到90株,大大提高了葡萄的产量。
1982年,海力其汗科学管理的示范园,取得了三年就结果丰产的成绩,比农民按老办法种了七八年的果园产量要高得多。当年,亚尔乡就在6000多亩地里推广了这项管理技术。
海力其汗指导当地群众和我校师生葡萄种植技术
1984年,海力其汗把葡农力提甫提供的葡萄园分成三个区域喷施不同浓度的农药“920”,收获时,葡萄产量比上年增加40%,一下子轰动了吐鲁番。
退休后,古稀之年的她仍然不忘将自己的技艺一代代传给后人,她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手把手教育青年农民科学种植葡萄,当年的“葡萄姑娘”,成为深受年轻人喜欢的“葡萄奶奶”。“葡萄是我一辈子钟爱的事业,我会继续完善种植技术,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种植户们,让大家都能增收致富。”海力其汗说。
2023年8月,新疆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在周龙教授带领下,来到海力其汗的葡萄精品采摘园,见到了无人不晓的“葡萄奶奶”。
我校师生在吐鲁番聆听校友海力其汗艰苦创业的故事
海力其汗带领大家参观了她现在的葡萄种植基地,认真地讲述了她在葡萄和其他新疆特色林果栽培技术方面正在试验的新技术和新突破,细心地给师生介绍全球红、吐鲁番红、伏尔加顿、727等多个葡萄品种,并向晚辈园艺工作者们提出希望。园艺学院还聘任海力其汗·玉素甫为学院专业导师,并为其颁发了聘书。希望通过老一辈园艺专家的言传身教,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耕读教育,提升学生的专业精神和“三农”情怀。
校友海力其汗和参与社会实践的师生合影
从“葡萄姑娘”到“葡萄奶奶”
50多年的葡萄人生
海力其汗的头巾已经遮不住白发
但她在群众心中
却是一个永远不会老去的人
因为她永远都在奔走
永远都在学习
永远都在探索怎么通过葡萄让果农致富
在她的生命中
对葡萄和脚下这片土地
以及身边的乡亲充满了热爱
她用科技的力量造福社会
还在继续用“退而不休”的奋斗精神
谱写精彩的人生华章
向您学习,“葡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