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发文通知,由新疆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谢树青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新疆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顺利通过了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综合绩效评价专家组认为:该研究成果为南疆地区农业产业化品类结构优化、产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产业链延伸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新疆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于2021年7月批准立项,是新疆农业大学“十一五”以来首次主持立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资助经费2671万元,项目共设10个课题,由新疆农业大学联合新疆沙漠枣业有限公司、伽师县西域果业有限公司、新疆美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新疆于田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莎车有限公司、皮山县怡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墨玉树上老菌菌业有限公司、英吉沙县珍品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洛浦县大漠桃花源果蔬专业合作社、新疆禾邦牧业有限公司、新疆大学、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畜牧科学院、新疆林业科学院等15家单位共同承担,汇聚了新疆红枣、玫瑰、万寿菊、香菇、设施蔬菜、肉牛等领域专业人才169人。
通过两年多的实施,项目对提质增效关键技术进行了研发与集成,创建了红枣低效林改优、有机栽培,玫瑰花、万寿菊提质增效,芦笋、香菇等蔬菜高效生产及肉牛规模化养殖防病与青贮饲加工等高效技术,制定标准及技术规程25项,制定提质增效模式10套,建立核心示范区10个,新建拱棚200座、智能单体大棚10座、移动温室大棚150余座,建立生产线7条,推广面积12000余亩,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15000余人次,编写和发放种植管理手册11000余册,带动农户6300余户,解决了红枣低效以及资源化利用不合理,花卉种植技术落后、产量低、加工技术和产品数量不足,蔬菜设施栽培技术水平低、肥料利用率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缺乏、储藏保鲜技术和条件不完善,肉牛养殖技术缺乏、营养搭配不合理、饲喂技术落后等问题,实现了南疆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