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边守防
是他接过的家族传承
更是他坚定的“第一志愿”
“巡卫风雪国门
去看看祖国边防最真实的样子
是我心中最炽热的向往!”
本期《人物咖》主人公
机电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102班
伊力亚尔·阿木提
第一志愿是“艰苦边远地区”
“我要去环境最艰苦的、最恶劣的地方,我要看看在这种情况下,祖国边防最真实的样子。”
伊力亚尔·阿木提的爷爷奶奶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第一代守边人,叔叔是在雪域高原坚守了二十多年的戍边官兵,他从小就听着父辈两代戍边守防的故事长大,一颗从军报国的种子悄悄埋下。
“我很向往那种戍边守防的生活,我想看看祖国边防最真实的样子。”2020年9月,在爷爷的鼓励下,伊力亚尔·阿木提从大学入伍,他的第一志愿就是艰苦的边远地区。这一程,他身着戎装,接过了第三代的“接力棒”,迈向了这个家族走向祖国边防的第三程。
加训啃下“硬骨头”
“全连坚持饭前小练兵的只有我。”
伊力亚尔·阿木提入伍前三个月,“体能不佳、跑步‘吊车尾’、单杠不合格”……这些基础的体能训练就让他用尽了全力。“那段时间,干啥都提不起精神,提到训练就害怕。”极大的落差感,让他打起了退堂鼓。
此时,爷爷的一通电话,鼓励他要像钉子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简单而质朴的话语,坚定了他的信心与决心。跑步跑得慢,副班长就拿绳子绑着他,一步步带着他适应跑步的节奏。别人跑3000米,他就跑5000米,其他的训练也会比别人多做一组。如此训练了三个月,他才勉强啃下了“体能”这块硬骨头。
从新兵连到老兵连,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再度提升,伊力亚尔·阿木提瞬间成了不合格。为了跟上节奏,他经常找班长学习提升体能的方法。每天结束训练后,他仍会留在训练场练体能,这是他给自己的“小加餐”。部队十分钟的“饭前小练兵”他也一直坚持。日复一日,他竟从训练“困难户”跻身到老兵连前列。
一笔一画描红了信仰
“描红界碑的过程神圣又庄严,让我感到无比自豪。”
阳光直射着这片边防要地,伊力亚尔·阿木提的影子印在界碑上,此时他正在一笔一画地描红界碑上的字。这是央视新闻报道的场景。
界碑上的字经受风吹日晒会变淡,巡逻时,要检查上面的红字,确保足够醒目。巡逻的士兵身上都会随身携带红色颜料,如果界碑上的红字变淡了,大家就会一遍一遍地描红它。
伊力亚尔·阿木提经常申请参加巡逻,纵使地远山险,气候恶劣。但走过的不止是祖国的边防,还有心中的向往。在他看来巡逻的苦,不在于山水的长远、路途的艰辛,而在于当平淡代替新颖、乏闷代替期待后,他将如何审视自己所处的状态。他也曾思考为什么要待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又有什么意义?做的这些事算不算是一种贡献?
连长给了他答案:你站在这,生命便有了意义。迷茫的心瞬间有了方向,从此伊力亚尔·阿木提的信仰愈加坚定。
他带着殷殷的期许回到学校
挑战、尝试、丰富、充实
他不断地学习进步
迎接全新的自己
青春只有一次
他总是坚定不移地选择了最精彩的样子
回到学校后,课程多、难度大,伊力亚尔·阿木提的压力也随之而来。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在老师的帮助下,制定了学习目标与计划。他的班主任夏依达·马学尔说:“伊力亚尔面对困难和挑战总是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退伍回来,他没有选择换专业,而是积极主动解决学业问题,这个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青春的脚步不停息
“我想尝试新鲜的事物,体验不一样的青春。”
“我希望你的生活能够多姿多彩。”他牢记副连长的期许。2023年5月,他参演校庆话剧《大地之子》,饰演王震将军一角。
当时,刚从部队回来不久,不仅要适应校园生活,还有高强度的话剧排练。“每天从宿舍到教学楼的路上,我都在练台词,晚上排练完已经凌晨两三点了,回到宿舍还要继续补功课。”伊力亚尔·阿木提回忆着那段充实而又美好的时光。
最后一排第一位为伊力亚尔·阿木提
话剧团成员、农学院植物保护2202班的梁泳诗说:“他是个‘较真’的人,尤其是关于军人演绎的细节方面,他会一遍遍地指导大家军人的走姿是怎么样、口号该怎么喊。”
他说:“部队是一个大熔炉,它会把各式各样的铁熔成一段好钢。”现在,他仍然在探索不一样的事物,寻找不一样的自己。舞蹈、话剧、乐器……他不会止步于此。
巡卫国门
他温柔且坚定
追逐着热烈的风
回到校园
他知足且上进
静下心来朝前走
他将信念永远置顶
因为内心丰盈着不灭的热爱
所以青春的脚步才会走得更远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