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侍克斌教授带领的寒旱区水利工程教师团队入选。
寒旱区水利工程教师团队由侍克斌教授于1996年组建,现有成员58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高工31人,博士生导师20人。团队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兴水兴疆为己任,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潜心钻研、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培养青年教师和水利类专业人才,建成了一支扎根新疆、服务水利高等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队伍。团队将“扎根边疆、屯垦戍边、传承红色基因”等核心价值观融于课程内容,探索了“智慧+、创新+、专业+”传统水利工科专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培养了近3万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水利学子。
团队瞄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寒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工程建设领域,持续攻关,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创新构建了干旱区三层级多目标水循环调控理论与工程技术体系,科学指导了新疆水资源利用及重大工程布局和建设;率先设计并指导建成国内外首座全库区土工膜防渗水库-新疆胜利水库,设计并建成了我国第一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和第一座溢流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引领了坝工建设发展的新方向;形成了多沙河流引水排沙系列技术,成功解决了水沙分离的世界性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78级毕业生邓铭江于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近5年,团队成员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9项、省部级52项,发表EI/SCI论文 104篇,授权专利/软著52项/件,出版专著18部,制定行业及地方标准/规范12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二等奖5项,极大地推动了寒旱区水利工程科技的进步。新疆高沥青心墙坝建设关键技术、漏斗式全沙排沙技术、高地温高地应力高海拔寒冷区超长隧洞建设关键技术等成功应用于四川红鱼洞水库、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新疆布仑口-公格尔水电站等50多项重点水利工程中,产生经济效益近50亿元。团队赓续前辈教书育人、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斗志诠释了胡杨精神,已成为引领西北水利工程教学与科研创新的教师团队。
据了解,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和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以教师团队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持续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在部委院校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遴选推荐、专家评审基础上,拟确定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共有199个教师团队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