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新疆农业大学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策划开展了“农大人游农大”研学实践活动,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切实感受学校建校70余年的办学成就和改革事业发展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增强自豪感、幸福感和使命感,砥砺初心使命,为建设一流农业大学凝聚奋进力量。即日起,学校官方媒体开设“农大人游农大”专栏,敬请关注。
为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深入开展“五个好”党支部创建工作,5月31日下午,新疆农业大学机关第三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联合开展“农大人游农大”八个一研学实践活动,即开展一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一次红色路线参观、一次党性锤炼教育、一次校史校情教育、一次红色基因内涵教育、一次主题微党课、一次调查研究、一次思想大讨论,带领支部党员重走校园红色之路,感受建校70余年的办学成就和改革事业发展的巨大变化,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为建设一流农业大学努力奋斗。
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高志涛作为普通党员参加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裴红娟,机关第三党支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活动。机关第三党支部书记、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校友会总办公室主任刘春海主持活动。
深学细研新思想 凝心铸魂强党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行政楼门前,刘春海带领全体党员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提出及重要批示精神,勉励全体党员要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导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952年8月1日,八一农学院正式成立。王震将军在今天的校史馆作了满怀激情的动员讲话,提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的办学方针……”刘春海向全体党员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在办学方针文化石前,高志涛说:“屯垦戍边办大学,稳疆兴疆育人才”既是农大的办学宗旨,也是党对新疆高校的要求。建校70年来,农大始终坚守屯垦戍边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培养了一代代农大人立足新疆,服务“三农”,为屯垦戍边和边疆农业发展服务,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农大人游农大”研学实践活动带领大家重温学校办学历史,更加坚定我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政策教研室主任单昕说:“建校70年来,农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的办学方针,秉持“屯垦戍边办大学、稳疆兴疆育人才”的办学宗旨,培养的一批批农大学子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我们要讲好新疆历史、讲好农大办学历史,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新疆的历史传统,深刻领会农大的办学宗旨,肩负起新时代农大人的责任和使命。
在新疆农业大学融媒体工作室,大家听取了宣传部老师介绍学校融媒体工作室建设情况,了解了大学生记者团、大学生广播站、大学生文创中心工作开展情况。
宣传部副部长赵晓露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对融媒体建设工作提出要求。学校积极推动“报、网、微、端”媒体平台融合发展,坚持用新媒体新技术来赋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更新理念,创新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内容,积极创作爆款新媒体作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努力讲好农大故事,传播农大好声音,努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重走红色之路 砥砺初心使命
“新疆农业大学校门长52米,纪念1952年建校,高8.1米,喻意“八一”。踏上八一大道,表明了新农大人走革命路线、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
全体党员来到八一大道核心区,在这里,刘春海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贾悦带领全体党员回顾了党的光辉历程,全体党员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
在王震将军、涂治院士塑像前,刘春海带领全体党员回顾了学校创始人王震将军、首任院长涂治院士的生平事迹,全体党员依次向王震将军和涂治院士塑像敬献鲜花,寄托对先辈的缅怀之情 ,在瞻仰与追思中传承农大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发扬先辈的光荣革命传统。
校史是学校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是一部生动、感人、有教育意义的鲜活教材。在校史馆,全体党员共同回顾了学校70年的办学征程。
在“八农物语”展区,全体党员被两箩筐的动物骸骨所吸引,不时停留驻足。
刘春海介绍道:建院之初,困难重重,师生发扬优良革命传统,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没有桌椅、实验台,就自己动手用土砌;没有教具,教师挑箩筐到野外寻找动植物自己制作标本。大家团结一心,秉承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的办学方针,担当起了“屯垦戍边、稳疆兴疆”的光荣使命。
现如今,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体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美丽的校园、崭新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现代化的办学设施一应俱全。校舍总建筑面积达73.41万平方米,图书资源达184.8万册,仪器设备总值达5.38亿元,改造升级多媒体教室183间,新建智慧教室6间。近年来,学校投入1.1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改造,极大改善了师生学习生活环境。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艾尤热·艾热提说:“通过在校史馆学习,我深刻地感悟到,建校70年来,在党中央、在校党委和所有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生学习工作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红色基因已融入所有农大人的血脉,一代代农大人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家国情怀。”
深入交流研讨 聚力共谋发展
离开校史馆,全体党员来到研学实践最后一个点位——新疆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媒体体验中心。该中心位于图书馆三楼,2021年建成使用,旨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备课资源、教学辅助、无纸化考试、实践教学、教师研修以及学术资源于一体的智慧型思政中心,推动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全体党员沉浸式体验了VR思政课。裴红娟为全体党员上了一堂题为《危难当前 唯有责任》的微党课,引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讲述了中国人在危难面前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发扬伟大建党精神,赢得一切伟大的胜利。精彩讲授赢得全体党员热烈掌声。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怎样建?如何构建大思政格局?主题教育宣讲工作如何有效开展?学校红色基因如何传承?在思政课融媒体中心,全体党员聚焦主题展开了热烈的思想大讨论。大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谈体会、谈认识、谈问题、谈举措,思想上的交流碰撞出新火花,为开展好下一步工作理清了思路,深化了思想认识、凝聚了发展共识。
三个半小时的研学活动安排紧凑,大家一路参观、一路学习、一路思考、一路研讨交流,收获满满。
“参加‘农大人游农大’研学实践活动受益匪浅,重走红色之路,看到了学校发展的新变化、新面貌,深刻领会了农大的红色基因内涵,为学校70余年的沧桑巨变感到自豪!”。裴红娟表示:“研学实践活动为讲好思政理论课积累了丰富又鲜活的素材,使思政课讲授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今后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也要讲好农大人的建校精神,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思政课,培养更多爱国爱疆爱校的新时代农大人。”
高志涛分享了参加研学实践活动的体会。他表示,“农大人游农大”研学实践活动非常有意义!沿着八一大道,我们经过了王震将军和涂治院士像、校史馆……深切感受了学校悠久的光荣历史和深厚的红色基因。大家观赏的是农大校园美景,聆听的是农大栉风沐雨发展壮大的历程,感受到了农大70余年建设发展的沧桑巨变。每一次重温都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我为农大发展的辉煌历史所震撼,为新疆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所震撼,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力。
高志涛说:“‘农大人游农大’研学实践活动,走的是一次红色教育之路,是一次追寻初心之路,是一次锤炼党性之路,更是一次开启新征程、践行新使命的传承之路。全体党员要把研学成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把学习成效体现到增强党性、提高能力、改进作风、推动工作上来,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补足精神之钙,在主题教育过程中实现“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等方面取得实效,为一流农业大学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农大人游农大
引领全体农大人
感受学校70余年发展巨变
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
牢记“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初心
与时代同行 与家国同心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动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为建设一流农业大学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