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 正青春】逐梦在广袤的田野上——记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暑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2-10-09来源:研究生院作者:郭璇 梁佳睿浏览次数:1089

  今年,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联盟向全国涉农高校发出倡议,以“青春志愿行,助农促振兴,献礼二十大”为主题,号召农科研究生走出校门、深入“三农”,到农村广袤的充满希望的田野,熔炼技能、担当作为,以生动实践迎接党的二十大。6月底以来,新疆农业大学16个研究生培养学院,组建54支研究生志愿服务队,500余名研究生投身到“三农”事业中,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奋力奔跑。

  扶“麦”兴农,助力小麦丰收

  农学院耿洪伟教授带领一“麦”相承研究生科技志愿服务队5名成员,前往阜康市协助当地农业农村局,开展小麦“促丰收、争高产”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非常感谢新疆农业大学的专家和学生给予我的帮助……”团队成员走进村民阿卜杜伊尔·热合曼家的麦田,了解小麦生产管理情况,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小麦进行田间测产,讲解小麦高产种植的知识。团队成员手握麦穗,数出丰收,传递喜悦,身体力行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该团队与当地农业农村局共同培育建设了3个“700公斤竞赛百亩田”、21个“千亩示范方”、5个“万亩示范片”,完成全市六个乡镇15万亩小麦田的大田测产,为今后该地区的小麦优良品种的推广和高产栽培提出指导性意见。


  “医”往无前,促进畜牧生产

  在动物医学学院苏战强教授带领下,由6名兽医专业硕士研究生组成的畜禽健康保障及生物安全技术推广团队,深入畜牧业生产一线开展畜牧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工作。



  他们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村民们治愈了27头腹泻犊牛、32头肺炎犊牛,31头蹄病患牛,为村民和企业挽回4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团队还前往新疆塔里木鸽保种场、新疆喀什昆仑翠翎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对塔里木鸽常见疾病进行精准诊断,为企业发放50余本养殖手册及价值5000余元药物,有效降低了塔里木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伊”马当先,创新育种技术

  为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动物科学学院“伊”马当先技术服务团队在昭苏县开展伊犁马专门化品系培育相关研究,给村民们提供技术指导。



  “伊”马当先团队开展马发情鉴定、人工授精、马牛羊等家畜常见疾病诊疗工作。累计测定了孕马及马驹血液生化指标、心率变异性、乳品质鉴定、胚胎及卵泡发育等数据8095条,鉴定马匹962匹次。同时,团队还帮助农牧民有效改善了马产业中的种源优化,解决了家畜看病难的问题。

  团队依托昭苏县天马旅游文化园,拓展马科学知识及马匹骑乘旅游的研学教育模式,与当地企业龙骑士马术夏令营、北京博雅小课堂等开展深度合作。团队成员先后参与马主题研学20余期,累计服务学员达860余人,解决了昭苏周边牧民马匹闲置难题。

  团队成员王彤亮说:“通过实践调研,我们不仅对新疆马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有了全面的认识,也对当地牧民的养殖、配种方式有了一定了解,给牧民科学养殖指导,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葡”天同庆,振兴葡萄产业

  园艺学院周龙教授带领小葡萄串起大产业团队的8名研究生来到和田地区进行科技志愿服务。服务队在和田市吉亚乡玉叶村温室大棚开展葡萄标准化栽培管理示范工作和葡萄一年二次挂果试验,促进和田地区葡萄产业发展,加快传统种植向现代种植转变,助农民增收。



  志愿服务队深入塔木勒克村实地调研,帮助农户搭建V字形篱架,现场指导绑蔓和整形修剪方法。通过改良架势,实现简化管理、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目的。本次志愿服务活动使100余名村民收益,并辐射带动周围数个行政村。


  “棉”延不绝,助力棉花高产

  农学院汤秋香教授带领的7名作物学专业研究生和7名本科实习生组建的沙雅红色小分队深入南疆棉花生产之乡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积极开展农村社会调查和农业技术服务工作。



  团队给农户棉花种植提供技术指导,通过无人机和大数据平台,时刻监测棉花生长状况,将监测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农户,并提出解决意见。此外,志愿者们在棉花地头开展田间小课堂,为农户讲解棉花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及化控等方面的知识。为扩大宣传力度,同学们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了几期微视频,把这些知识传授给更多的棉农们。

  团队负责人2020级作物学硕士刘海军感慨道:“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农户们从质疑到相信我们沙雅红色小分队,然后放心地使用我们提出的管理措施和意见,让我受益匪浅。本次活动让我明白,只有学好真本领,才能更好的运用于实践当中,才能让村民相信你。”


  星火燎“原”,保护草原生态

  草业学院的草原监测探兵团家底志愿服务团队来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9名成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走访调研,对草原健康等级、退化程度、面积、分布、草原生态服务功能及草原生态资产等进行定量定性评价,并为草原制定草原保护修复政策、编制规划等提供基础依据。



  志愿服务团队创新采用“综合监测草原样地调查APP”进行草原监测、高效地完成了样地数据录入、导航以及拍照等工作,并合理运用“3S”遥感技术和无人机技术,对草原健康等级、退化程度、面积、分布、草原生态服务功能等进行精准地定量定性评价。

  此次草原监测调查中,团队结合遥感影像和无人机技术,顺利完成了兵团、地方及加强点位共计863个,完成草原植被盖度、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生物量、碳储量、净初级生产力等指标测算及草原分区、分级、健康评价。通过对草原健康等级、退化程度等相关指标进行定量定性评价,夯实了草原监测评价相关基础工作,推进草原生态保护,推进牧业增效、牧民增收、草原增绿。


  聚“核”力量,助推核桃丰产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的阿地力·沙塔尔教授带领由4名林学专业研究生组成的团队,奔赴和田地区进行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利用科技推动和田县林果产业“提质增效”。



  研究生志愿服务团队针对核桃提质增产、核桃害虫防治的技术需求,以核桃蛀果害虫为研究对象,在和田县拉依喀乡、郎如乡、布扎克乡等十余个乡镇的核桃蛀果害虫发生区设置害虫发生动态监测点。

  和田县林业和草原局通过感谢信的方式对本次志愿服务给予了高度认可,感谢研究生志愿服务队为当地乡村振兴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新疆农业大学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始终坚守“屯垦戍边办大学,稳疆兴疆育人才”办学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红色基因为滋养,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积极服务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杨森林 万婷  审核人:康华 赵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