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成果在当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去年以来,新疆农业大学“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依托学校整合科研沉淀资金176万元,组织农业科技示范类、科技推广与服务类、政策调研与咨询类等16个科研项目落地学校“访惠聚”驻村点,通过“现场示范+培训”,扶持当地产业发展,为脱贫攻坚插上“科技之翼”。
科技“优棉”行动
阿瓦提县是棉花种植大县,随着种植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传统的棉花种植方式产量低,棉花品质不好等问题日益凸显,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益。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石书兵教授带队,组织专家们开展调研,发现大部分村民缺乏棉花的苗期管理知识,影响了棉花的成活率和最终产量。
农学院副院长农作物遗传育种专家陈全家教授(右一)、棉花专家赵强副教授(左一)给老百姓介绍棉花种植技术
为解决这一问题,工作队邀请了农作物遗传育种专家陈全家教授、棉花专家赵强副教授一行深入田间地头,专门给村民们传授棉花苗期管理及棉花高产、高效的科学种植技术,并将棉花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等多个科技服务项目投入到阿瓦提县托万克拜什艾日克村,同时还成立了由2名研究生和6名本科生组成小胡杨农业科技服务小分队,为农户提供不间断的面对面科技服务。
“有了新疆农业大学的专家坐镇,种植棉花增收不愁。”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代热亚博依村棉花种植大户依明·阿合尼亚孜高兴地说:“感谢新疆农业大学驻村工作队,感谢新疆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农业科技技术支持,我今年承包的棉花地扩大到300亩,只要想干敢干,肯定能增收致富,一定能过上好日子!”经济作物要高产,土壤改良是关键。新疆农业大学科研管理处副处长、土壤与植物过程重点实验室副教授颜安及其团队打破盐碱地改良常规方法,在盐碱地重灾区的阿瓦提县,利用盐碱地改良调节剂改良盐碱地,同时施用盐碱地专用高效肥,让盐碱地上种植的棉花亩产增加6%-8%,让曾经的低产棉花田摇身一变,成为高产棉花田的“明星”。数据显示,试验田棉花每亩地实测产量达到370公斤,相比去年每亩地增加80公斤,该项研究成果被天山网、新疆头条等多个媒体宣传报道。随着新疆农业大学机采棉水肥一体化群体塑形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棉田病虫害防治农药减施技术、棉田蚜虫生物防治效果评价等多项科技项目落地,本地棉花产业正发生着从量到质的飞越。
科技“促畜”行动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新疆农业大学“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通过与村“两委”全面分析每户贫困家庭的劳动力、棉田流转、畜牧养殖、发展意愿等情况,逐个“解剖麻雀”,广泛调研,找准致贫原因,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工作队发现大部分村民有养殖习惯,但因缺乏养殖技术,收效甚微。提高村民的养殖技术,培养科学养殖观念,是帮助村民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工作队积极争取派出单位支持,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送来了牛羊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牛羊受胎率和牛羊群质量。
动物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阿布力孜·吾斯曼教授团队正在给贫困户阿布迪尼亚孜·麦提托合提的扶贫羊做人工授精
村民萨吾尔·吐米尔一直以来用传统养殖方式养羊,一年仅能产三四只羊羔。自从工作队带来了新疆农业大学的科技成果,通过同期发情技术,现有10头羊的高效繁育,一年能产8个羊羔。“感谢工作队提供科学养殖技术,我的羊不仅繁育率提高了,而且得了病工作队还给帮忙治疗,现在没有一只羊因得病死的。”科学养殖让萨吾尔·吐米尔喜上眉梢。
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兽医专家赛福丁·阿不拉教授(右一),动物医学学院院长郭庆勇教授(右二)给生病的扶贫羊进行治疗
为解决村级兽医力量薄弱的问题,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兽医专家赛福丁·阿不拉教授牵头在拜什艾日克镇索克满村驻村成立“解民忧、惠民生”畜牧兽医流动服务站,组织了由专家、研究生、本科生组成的兽医医疗小分队。这支兽医医疗小分队活跃在乡间村落,活跃在田间地头,活跃在农民家里,发挥了巨大作用,短短的时间里,兽医医疗小分队救治了2000千多头牛羊,村里的病畜死亡率直线下降了94%,挽回经济损失达200多万元。兽医医疗小分队也在周边的村落名声大噪,村民们纷纷慕名前来。
饲草料是畜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又是价值较高的商品。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饲养牲畜多,饲草料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地畜牧业发展的一大短板。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学院艾比布拉·伊马木教授主持的“优良饲草料品种引种及饲草调制技术集成与示范”在库木奥依拉村落地。经过多次考察、论证、试验,引进的饲草新品种大力士甜高粱试种成功。艾比布拉·伊马木教授表示,饲用甜高粱是优质的青绿多汁饲料,适口性好,茎秆富含糖分,营养价值高,植株高大,具有再生能力,每年可收割2茬以上,一亩大力士甜高粱全年可产鲜草10吨左右,远高于当地饲草品种。2020年,阿瓦提县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种植15万亩,极大的缓解冬春饲草料不足的问题。“如今,我的羊吃上了科学的饲料配方,一个个长得白白胖胖,一定能卖个好价钱。”萨吾尔·吐米尔笑得合不拢嘴。同时,为了提高繁育率,改良品种。新疆农业大学“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还购买6只单价9000余元的杜泊种公羊,无偿提供给村民作为种公羊。通过科学养殖,如今贫困户均增收达1万余元。
科技“强果”行动
阿克苏地区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日照长,是我国红枣的最佳生产区之一。但是目前枣园株行距过密,枣树树型不合理、枝条密生、光照和通风不良、产量不高等已经成为枣树产区的普遍问题。
林学与园艺学院王世伟副教授在“访惠聚”工作队推广红枣提质增效栽培技术
林学与园艺学院王世伟副教授将自己主持的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间作条件下枣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在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代亚热博依村落地实施。项目资金100万元,建立枣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区500亩,技术辐射带动面积达到2000亩。
林学与园艺学院王世伟副教授(右一)指导村民红枣应对高温
该项目以枣树的丰产、优质为目标,以建立的枣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区为依托,系统开展了枣树整形修剪、科学合理施肥、花果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推广示范。项目实地以来,枣树平均产量从325 kg/亩提高到472.43 kg/亩,增产幅度达到45.36%,新增经济收益270余万元。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对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重点帮扶,增加了贫困户经济收入。通过现场讲解、现场示范、现场纠正,代热亚博依村吉祥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阿布都尼亚孜。阿合尼亚孜不仅熟练掌握栽培技术,还可以独立进行技术讲解,成了村里的“土专家”。“今年我地里的红枣产年比去年每亩增产100公斤。现在我们合作社掌握的农业科学技术百分之八十都来自新疆农业大学,有新疆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给我们作技术指导,我们种地才有希望,才能致富奔小康!”阿布都尼亚孜·阿合尼亚孜说。
“六月是核桃黑斑蚜危害高峰期,要提前做好防治。要保护和利用好果园的瓢虫、草蛉、食蚜蝇等核桃黑斑蚜的天敌来控制蚜虫。”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尼瓦尔·库尔班副教授建立了“植物医院”微信群,通过提前提醒,远程会诊帮助学校驻村点村民加强林果病虫害防治能力,群内由农业博士、一线优秀农业技术人员和部分已退休的全疆知名教授组成,荟萃农业种殖技术精英人士,有着深厚的农业专业背景和丰富的植物疾病诊断实践经验。目前“植物医生”由刚成立时的8名发展到现在的20名,受益群体由托万克拜什艾日克村辐射到全县各乡镇村民。在“植物医院”微信群里有关农作物、林果病虫害及农作物栽培等方面的问题近千条,通过“植物医生”先后为种植户在果树病虫害及农作物病虫害方面解决了植物的疑难杂症30余种,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有了植物医院,再也不怕病虫害了,园子里有果树有了病虫害,拍个照片往群里一发,新疆农业大学的专家们就帮我会诊,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新疆农业大学亚克西,工作队亚克西!”代热亚博依村林果合作社负责人马木提·克然木向我校专家竖起大拇指。
科技“特色”行动
林学与园艺学院秦勇教授(右五)在蔬菜拱棚为贫困户讲解蔬菜种植技术
在依提帕克村蔬菜拱棚集中管理区,一块标题为“设施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的宣传板格外醒目。这是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教授秦勇主持的“设施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项目。
林学与园艺学院秦勇教授(右二)和工作队一起指导村民南瓜生产
蔬菜小拱棚是阿瓦提县颇具特色的扶贫项目,涉及的村和贫困户众多。由于农户缺乏拱棚蔬菜种植和管护经验,时有出现烧苗、管理不善减产情况,秦勇教授通过项目示范和现场教学,指导种植户科学种植和管理小拱棚,让种植户的蔬菜小拱棚成为增收致富的菜篮子。
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副教授朱金芳主持的南疆特色中草药种植与开发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落地库木奥依村,开展特色中草药种植与开发技术集成示范,进一步拓宽贫困群众致富门路。建立了15亩特色中草药种植示范田,成功种植了驱虫斑鸠菊、毛菊苣、红花等11种特色中草药。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促进了南疆地区特色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拓宽了农牧民致富门路,为当地特色种植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
林学与园艺学院院长高杰教授(右二)介绍蔬菜种植技术
林学与园艺学院副院长阿地力·沙塔尔教授(左一)现场指导村民病虫害防治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设施蔬菜节水灌溉系统的应用示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开展的农村电商的探索实践,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为畜牧养殖基地建设勘察测绘,动物科学学院的牛羊育肥繁殖应用示范,林学与园艺学院的红枣、核桃提质增效技术推广,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管理处、科研管理处等学院和职能处室以及学校“老教授协会”的专家学者开展的脱贫攻坚系列讲座和专题培训……都为新疆农业大学科技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个在田间地头忙碌的专家教授的身影,一批批深入基层科技服务生产的莘莘学子是我们的担当,一片片丰产丰收的土地,一张张充满希望村民的笑脸是我们的动力!
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新疆农业大学“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已任,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在农业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主动担当作为,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贡献农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