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古力米热·穆萨: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0-06-20来源:托万克拜什艾日克村工作队作者:古力米热·穆萨 通讯员:田永虎浏览次数:102

  “古力米热,你的毕业论文前期要开展大量的科学试验,学校驻“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托万克拜什艾日克村有一个畜牧养殖合作社,你去那里有助于顺利完成你的实验,同时可以推广科学养殖技术,服务基层群众,积极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我叫古力米热·穆萨,是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一名畜牧学专业研究生,当听到导师给的实习安排和建议时,我兴奋又忐忑,从小在县城长大的我对于农村生活始终怀着一种憧憬,但对于驻村生活毫无了解的我来说却又是一种顾虑。做好充分准备后,2019年9月,我背着行囊踏上了扶贫科研之路,开启了“不一样”的科学试验之旅。


在村里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


  还记得到村里的第一天,在学校“访惠聚”工作队总领队、托万克拜什艾日克村第一书记、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康华老师的带领下,我进行了第一次入户走访。

  走进农家,村民们正在晾晒自家种的核桃,100来只白白胖胖的羊以及15头肥壮的牛在圈舍里正在边反刍边点头,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在康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才知道村里种植的香脆可口的薄皮核桃非常出名,而且村里大多数农牧民爱好发展养殖业。

  “今年核桃种的很好,都卖了好价钱,赚了不少钱呢!”“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利用分发的扶贫牛羊发展养殖业,从以前的一般户发展到了现在的养殖大户,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朴实的农户与我分享他们致富的喜悦,看着他们脸上挂着洋溢的笑容,我打心底替他们高兴。


采集用于检测的母羊血液


  驻村期间,我每天深入农户家,了解村里牲畜的养殖情况,并为村民提供养殖技术及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科学指导。村民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会第一时间去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及时询问导师和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办法,并且告诉村民该如何处理。

       “感谢工作队,感谢你们为我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能够用所学专业知识帮助村民解决困难,我的心里暖暖的,服务“三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更加强烈了。


给村民讲解青贮饲料制作方法


  为了推广科学养殖技术服务,我还选择了6家养殖户作为示范点,利用所学知识,为他们的绵羊进行布病检测,免费提供精饲料饲喂,并且针对这些绵羊采用同期发情技术,进行人工配种,提高其受胎率。当他们得知自己家怀孕的母羊全部产羔时,脸上挂着洋溢的笑容,我感到非常欣慰,基层群众的认可让我工作起来充满干劲。


为村干部上国家通用语言


  我还充分发挥我的双语优势,成为了村干部们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老师。还记得我第一次上讲台给村干部上课时,由于过度紧张出现了许多小插曲,后来通过老师们的鼓励和自身的不断努力,逐渐克服了紧张情绪。如今,村干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逐步提高,从只认识拼音到可以认识汉字,从不敢开口说到尝试去说和练。每当看到他们的进步,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讲座中当翻译

  这里的村民善良又热情,待我如亲人一般,让我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一声“老师好”打动着我的心。工作队的每一位老师像哥哥一般照顾和帮助我,他们耐心帮助村民解决困难诉求和矛盾纠纷,不分昼夜想方设法去解决村民的各类问题,这种持之以恒、干事创业的精神激励着我,虽然远离家人、老师和同学,但我一点也不觉得孤单。

  9个月对我来说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成长。因为在这里经历了许多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利用专业知识指导村民、第一次上台讲课等。这些丰富的经历让我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锻炼了意志,练就了本领,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感谢学校校党委和学院党委给予我这次锤炼的机会,有幸和驻村工作队的老师们一起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发挥专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我感觉非常自豪!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我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服务基层群众,积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编辑:万婷  审核人:赵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