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支教见闻】盛夏光年——记我在巴基斯坦的汉教时光

发布时间:2020-06-19来源: 孔子学院院刊作者:李禹行浏览次数:289

  我叫李禹行,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年8月至今担任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孔子学院创建于2015年2月,由新疆农业大学与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合作共建。转眼间,我已在巴基斯坦度过了两个任期,回国的钟声即将敲响,此时的我,心中感慨万千。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崩腾的水势漫不下来。且看我重拾记忆的碎片,将故事一一道来。


教学相长,互取营养

  所谓“教学相长”,在我看来即教学不光是学生向老师学习知识,而且老师也会从学生身上汲取到有用的东西,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获益。

  在我的语言班上,有一位外方合作院校的退休老教授,他是迄今为止我所教的学生中最年长的。汉语课在早上九点,老教授风雨无阻,每天按时上下课,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跟小年轻们打成一片,他从不害羞,每每在我正音之后都会自己大声练习几遍。即使在当堂操练过程中表现并不出彩,但是往往到了次日复习旧课时,表现得出色。老教授这种读书修身,钻研学问,心思都在提高自我素养上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想我也要向老人家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身处何处都自强不息。

  老师向学生学习,实际上是从学生中汲取“营养”,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营养源。只要从每个学生得到一点点启发,“收益”便相当可观。能学习的对象不仅仅是所教授的学生,也可以是每月一次的HSK考试。

  我常常会在监考HSK考试的过程中发现“彩蛋”。在2019年11月HSK4级听力所说的:爱情是不会被距离打败的;比如2019年12月HSK3级听力中爆出的人生哲理:遇到问题,先不要问是谁的错,想办法解决它,才是最应该做的事;又比如2020年2月HSK6级听力所科普的心理学术语“甜柠檬效应”。

  现在我越发地体会到高尔基所说的“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就是一种享受。”



Q版京剧行当学生作品


鼓励是我拥有的最大资本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从以上这段对话可以看出什么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是让学生产生希望和自信。而运用鼓励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表现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孔子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很多时候并非能力不够,而是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在作怪,自己给自己设置了障碍,其实只要努力去学,肯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达到学习目标。人最怕的就是自己给自己的心灵上枷锁,从而畏惧不前,所以说人最难克服的东西实际上来自于自身而非其他。只有破除心灵的枷锁,才能真正达到内心的自在,才能潜心修行,才能大有作为。

  由于教的对象主要是零基础的学生,在一开始我会跟学生们灌输“汉语一点儿也不难”的思想。与此同时,对于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我则会将他们的作业扫描下来,在下一节课当堂展示优秀作业并表扬。在学期末,则会表扬全勤的同学。以此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力并消除畏难心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鼓励,用尽毕生所学的形容词来表扬学生,并自创了“花式鼓励”,并言传身教分享给了其他老师们。

  记得有一次同事下课回到家喃喃道:“今天有一个学生在课上回答完问题后求鼓励,说‘老师,encourage me(鼓励我)’。”另一个同事说道:“毋庸置疑,那个学生原先一定是禹行班上的。”还有一次,同事告诉我说,她班上有个学生每次回答完问题都会给自己鼓个掌,最后了解到这个学生的哥哥是我的学生,因为经常听哥哥提及汉语课上有趣的事情,故前来报名学习汉语。

  在物理学中,有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在我日常教学中我还发现了鼓励守恒定律,即你为他人鼓掌喝彩,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也会收到来自他人的鼓舞勉励。

“李老师是最好的老师,she has unique teaching style.(她的教学方法很独特)。”每当语言班上来了新生,老教授便会热情地向新生介绍我这个年轻的汉语老师,能得到资深老教授的认可,真的是倍感荣幸。

  课余时间我会积极主动学习当地的乌尔都语,尽我所能地将其作为课堂中的中介语,同时也虚心地请外方同事或者学生们帮忙纠正发音。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正上着课,一只小猫走进了教室,我不禁说道“ billi(猫)”。大概是因为我掌握了这个新词的缘故,顿时讲台下学生们七嘴八舌说道“encourage(鼓励)”,随即又爆发一阵热烈的掌声,这让我倍感欣慰,但同时也吓跑了来上汉语课的小猫。之后更是有可爱的学生们叫我“genius(天才)老师”。在学习和运用乌尔都语作为中介语的这个过程中,我发这种方式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为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会有意识的讲更多的中国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文化等。我还发现学生们对于中国民间故事极感兴趣,于是我会找一些视频影音资料供学生们欣赏。结合我自己的特长,我还会在课堂上教学生们画Q版京剧行当,让学生们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



在孔子学院文化周活动中向学生展示画脸谱

 


  在City School(城市学校)教授学生画脸谱

 

唯有吃能解千愁

  “汇集天下名菜,培养厨师精英”,费萨孔院实至名归。同事都纷纷调侃说我们孔院是“新东方烹饪学校费萨孔院分校”。在这里,你会一刀一刀将烦恼切碎,一铲一铲将友情炒熟,一锅一锅将忧愁炖烂,会将生活的热情都注入到燃气里面煮成一道道家常菜。为一日三餐忙忙碌碌,大概就能囊括所有了,人这一辈子,其实也都差不多,概括也好,掰开了揉碎了也罢,都差不多。

  某日清晨,我空腹去称体重,惊奇地发现短短几日就悄无声息地贴了几斤膘。那个时候暗下决心,一定控制食量以此来控制体重。然而根据“三分钟热度”定律,在下一顿饭的时候,便大快朵颐了一番,以至于茶余饭饱后还能隐隐约约感受到唇齿之间的余香。果然,长久的两点一线的生活,任何一点点现实生活上的享受,都附带地使心灵得到无限的满足和升华。



 和孔院教师学包饺子


战“疫”中的我们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面对疫情,远在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孔子学院的师生同舟共济,为中国加油,汇成直抵人心的暖流。费萨孔院的每个人用以下的行动诠释着大爱和真情,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之中。

  1月28日是费萨孔院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次汉语课。各班任课教师都精心准备了授课内容,对学生们讲解中国人民积极应对疫情的有力举措,让大家正确科学地了解国内疫情状况,以及中国在抗击病毒中展现出的坚定决心。

  下课后,学生们向老师们请教如何用汉语为中国加油。尔后“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祝中国的兄弟姐妹,健康、平安!”等口号便响彻在教学楼内。学生录制了为中国武汉加油的视频,视频随后被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微博推送。

  在巴基斯坦发现确诊病例后,周院长先后主持召开了两次疫情防控会议,强调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各教学点必须做到严防死守,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做好生活必需物资的储备,尽量减少外出。院长还要求各位教师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搞好伙食,增强免疫力,提倡分餐制,每天坚持40分钟以上的锻炼,保持良好心态,经常与家人沟通,让家人了解我们巴基斯坦的情况。




编辑:万婷  审核人:赵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