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拜什艾日克镇索克满村因地制宜,在索克满村兴建了一家农民养殖合作社精准助力村民脱贫。合作社位于村第一组旧麦场旁,建筑面积为3600平方米。目前,参与合作人员4名,合作社有25头牛,400只羊,其中包含14家贫困户的70只“扶贫羊”。
由于农民的养殖水平有限,专业技术低。近期,羊得了一种病,农民顿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损失了近一万元。新疆农业大学“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听说这件事后,在心痛的同时,发挥人力优势、专业优势,组织安排本校动物与科学专业的4名实习学生参与疾病的防治与治疗中。同学们在经过调查与了解,听取专业教授的指导与建议后,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羊群“望闻问切”,先将患病的羊只“精准把脉”,分区饲养,进行消毒,并根据病源配药。在饲养过程中同学们注意粗、精饲料的调配,同时给予能量饲料,按时按需给水。在后期持续观察药效,关注病畜的生长发育和产羔情况,避免畜舍温度过高或低,保持空气流通。经过同学们的精心照料后,患病羊只逐渐康复。
为进一步助推贫困户精准脱贫,工作队依照政策针对性的采取了“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让贫困户参与到养殖工作,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吾布力卡斯木·玉山家里5口人,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家中只有8亩地,基于人多地少的现状,经济十分困难,工作队让其积极参与到了合作社的养殖工作中。“我已经在合作社工作了六个月,每个月挣3千块,合作社不仅离家近,干活也方便,我也可以方便照顾家人。在党的好政策扶持下,工作队的指导帮助下,我们家今年不仅顺利脱贫了,现在日子也过得也越来越好了。”说话间,幸福的笑容洋溢到了吾布力卡斯木·玉山的脸上。
养殖合作社的法人代表艾尼·艾拉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羊等草食类动物广受消费者青睐,消费量逐年上升,市场前景看好。我还想在现有的基础上,新建一个更加标准化、现代化的养殖合作社。未来的目标是达到2000只羊、200头牛,在提供优质肉产品的同时,带领村民们够走上小康致富的道路”。
索克满村第一书记、新疆农业大学学工部党总支书记吐逊江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走上小康之路,终究要靠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勤劳的双手改变生活,家家户户过上幸福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