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2004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隆重举行。我校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周著教授荣获2004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及50万元奖金。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新疆第三机床厂高级工程师罗仁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亲自为特等奖获得者颁发证书及奖金,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宣读了表彰决定。
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是自治区科技界的最高奖项。
周著教授长期从事水利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和自治区的重点科技项目。
周著教授在科研上最突出的贡献是攻克了世界性的工程泥沙难题,发明了《漏斗式全沙排沙技术》设施(简称 ‘排沙漏斗’)。研究过程中,他还发现了地球自转力“柯氏力”对漏斗涡流的影响,首次揭示了“柯氏力”对局部水流的影响作用,这是水利学学科研究上的一大突破,对学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最近周著教授又主持发明了《浑水水利分离清水装置》,该“装置”可以从含粘土浓度达125k g/m3的动态浑水中不需要加入任何化学药剂和外部动力直接获取清水;“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解决100人~400人饮水的一台“装置”投资不超过1万元,这为解决我广大牧区群众、以及河水常年浑浊的黄河沿岸群众饮水问题具有非常重大而特殊的意义;这一新发明无疑是继“排沙漏斗”之后、在工程泥沙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此成果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公告专利号为031595073),且已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它在学术上的研究价值比“排沙漏斗”还要大。
目前,周著教授除大力推广两专利技术外,同时在努力进行着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粗沙地区植物“柔性坝”水动力学特性及固沙机理研究》,此课题是从水、沙和植物三者综合研究着手,改善植被稀薄、土地荒漠的粗砂岩地区的脆弱生态环境,使砂岩遭侵蚀产生的泥沙固定在产沙源地,不进入河道,以减轻洪水灾害,这是一种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优良措施,并已在黄河上游部分地区的实践中初见成效;另与昌吉市三屯河流域管理处签约,在三屯河水库周边沟道开展这一工作。该项研究,对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我区、乃至整个西部来说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亲自为特等奖获得者颁发证书及奖金,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宣读了表彰决定。
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是自治区科技界的最高奖项。
周著教授长期从事水利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和自治区的重点科技项目。
周著教授在科研上最突出的贡献是攻克了世界性的工程泥沙难题,发明了《漏斗式全沙排沙技术》设施(简称 ‘排沙漏斗’)。研究过程中,他还发现了地球自转力“柯氏力”对漏斗涡流的影响,首次揭示了“柯氏力”对局部水流的影响作用,这是水利学学科研究上的一大突破,对学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最近周著教授又主持发明了《浑水水利分离清水装置》,该“装置”可以从含粘土浓度达125k g/m3的动态浑水中不需要加入任何化学药剂和外部动力直接获取清水;“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解决100人~400人饮水的一台“装置”投资不超过1万元,这为解决我广大牧区群众、以及河水常年浑浊的黄河沿岸群众饮水问题具有非常重大而特殊的意义;这一新发明无疑是继“排沙漏斗”之后、在工程泥沙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此成果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公告专利号为031595073),且已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它在学术上的研究价值比“排沙漏斗”还要大。
目前,周著教授除大力推广两专利技术外,同时在努力进行着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粗沙地区植物“柔性坝”水动力学特性及固沙机理研究》,此课题是从水、沙和植物三者综合研究着手,改善植被稀薄、土地荒漠的粗砂岩地区的脆弱生态环境,使砂岩遭侵蚀产生的泥沙固定在产沙源地,不进入河道,以减轻洪水灾害,这是一种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优良措施,并已在黄河上游部分地区的实践中初见成效;另与昌吉市三屯河流域管理处签约,在三屯河水库周边沟道开展这一工作。该项研究,对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我区、乃至整个西部来说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 责任编辑:宣传部 ]
编辑: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