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宁城最早的石碑和碑文

发布时间:2005-10-17来源:新闻网作者:袁正祥 浏览次数:12

    巩宁城从兴起到衰败的92年中,一共立过多少块石碑,撰写过多少篇碑文,有关
史料记载不详。但可以肯定,最早的两块是立于关帝庙东西两侧的石碑。两块石碑的碑文均
由乌鲁木齐第一任都统索诺木策凌撰写。东侧碑文写于乾隆三十九年九月,西侧碑文写于乾
隆四十三年九月。西侧碑文是东侧碑文的补充,两侧碑文共约1150余字,其内容主要记载了修筑巩宁城的情况、城内建筑以及巩宁城军政事务等问题。
     索诺木策凌在碑文中,详尽叙述了修筑巩宁城的重要性,筑城的方法,参加的人数,筑城所需材料及其来源,完成日期及筑城所耗资金。碑文云:“乌鲁木齐为新疆诸路咽喉重地,
自版章归附均屯兵于此,故筑此城”。“调各营镇兵一千数百名,教之版筑,增之廪饥,而
兵不疲。庀材则伐木于山,开冶于矿,辇载以官之车马牛,而民不扰,迄一年城成”。“计
资帑金十万有奇,粮万两千余石”。 
     巩宁城内建筑物数量颇多,式样各异,用途也不同。据碑文记载,共有房舍9500余间,包括都统署、领队副统署、理事通判署、协领署、佐领署及其以下官兵房。其他还有公厩、宾馆、义学、库藏等等。据《三州辑略》第二卷记载,仅各级衙署就有87处,还有鼓楼、满营摆马厅、步军营厅、鸟枪营厅各1处,军械库2所,弓箭房30所,官厅2所,大公馆3所,养济院1所,监狱1所,大小堆房60处,粮仓1处,磨房24处以及庙宇、学校、商店、家眷住房、大小教场等等。其中官署、鼓楼、官厅、公馆、庙宇等建筑十分讲究,碧瓦朱门,雕梁画栋,可谓富丽堂皇,豪华异常。
     巩宁城是乌鲁木齐的政治军事中心,所有军政机关均在城内,由都统总揽军政大权,有重兵驻守。碑文云:“驻满州官兵三千员名”,“自乌鲁木齐以东始改粮务官,司置郡县。改
巴里坤同知为镇西府,改迪化州同知为迪化直隶州。州郡各率其所属隶兵备道,道率其属隶
都统。其自道以下旧治迪化者悉移治巩宁,与都统同城”,“巩宁城遂为满汉官民兵吏群聚
而待事之所,酋轩之使,冠带之伦,出于其涂者,莫不于是观政焉!”。可见,驻巩宁城都统权力之集中,管辖范围之大,统领官兵之多,冠带之伦理,在新疆仅次于伊犁将军。
     索诺木策凌在碑文中奉承乾隆皇帝之词多处可见。如:“皇上神武,威加海内外,于平定
[ 责任编辑:宣传部 ]

新疆农业大学新闻网
手机版
(手机扫描关注)

新疆农业大学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关注)
编辑:  审核人: